回首頁
|
農會沿革
利率公告
部門介紹
信用部
保險部
供銷部
會務部
推廣部
會計部
稽輔部
農會分部
員工專區
活動照片
聯絡我們
農委會農漁民子女助學金
農漁會交流網站
農業易遊網
農漁會南區資訊中心
財團法人農業信用保證基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農業知識入口網
植物保護手冊
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系統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農藥資訊服務網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農民學院
字級大小:
FACEBOOK
|
友善列印
回首頁
>
農會沿革
>
農會沿革
更新日期:
2017/5/4
宗旨沿革
設立宗旨
本會以保障農民權益,提高農民知識技能,促進農業現代化,增加生產收益, 改善農民生活,發展農村經濟為宗旨。
沿革
本會創立於民國33年1月21日,原稱嘉義市農業會,辦理會員存放款、生產指導、生產資材配給、米谷徵購、青果運銷等業。 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改稱為嘉義市農會(省轄市) 。依行政區域劃編,增加編入水上、太保兩區農會,並將轄市區改為新東區農會及新東區合作社,分別辦理生產指導事業興與經濟事業。民國38年創立消費合作社。
民國40年12月本市改隸為縣轄市合併新東、新西、新南、新北四區農會改組成立為嘉義縣嘉義市農會。 民國41年集中於中山路處所辦公,41年2月25日第一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
民國52年開辦福全辦事處、54年北興辦事處成立。 民國71年改制為台灣省嘉義市農會(省轄市)。本會早期業務偏重於供銷,並以供銷部盈餘為最主要財源,近三十年來重心逐漸移轉於信用部,隨著業務量之發展。 民國78年陸續增設民生、宣信兩辦事處。
民國85年十月新建大樓落成,將本會遷至北港路金融辦公大樓,原本會改為吳鳳辦事處。
本會依據農會法規定,結合推廣教育、供銷、保險及金融服務的綜合性功能組織,以供銷及金融兩事業部門盈餘提撥處理推廣教育及農民保險業務經費,回饋於會員,造福地方,創造富麗農村。
嘉義市農會總幹事之下設秘書及各部門人員,總幹事聘雇並指揮監督農會員工,現有部門包括總幹事室、秘書室、會務部、推廣部、會計部、稽輔部、信用部、保險部及供銷部。
民國106年五月新建濕穀轉運中心落成。
本會任務
保障農民權益、傳播農事法令及調解農事糾紛。
協助有關土地農田水利之改良、水土之保持及森林之培養。
優良種籽及肥料之推廣。
農業生產之指導、示範、優良品種之繁殖及促進農業專業區之經營。
農業推廣、訓練及農業生產之獎助事項。
農業機械化及增進勞動效率有關事項。
輔導及推行共同經營、委託經營、家庭農場發展及代耕業務。
農畜產品之運銷、倉儲、加工、製造、輸出入及批發、零售市場之經營。
農業生產資材之進出口、加工、製造、配售及會員生活用品之供銷。
農業倉庫及會員共同利用事業。
會員金融事業。
接受委託辦理農業保險事業。
接受委託協助農民保險事業及農舍輔建。
農村合作及社會服務事業。
農村副業及農村工業之倡導。
農村文化、醫療衛生、福利及救濟事業。
農地利用之改善。
農業災害之防治及救濟。
代理公庫及接受政府或公私團體之委託事項。
農業旅遊及農村休閒事業。
經主管機關特准辦理之事項。
願景理念
願景
成為在地農民的最佳幫手。
幸福農會做個快樂農會人。
使命(經營目的)
維護農民權益。
提昇生活品質。
開創多元事業。
善盡社會責任。
經營理念(經營原則)
穩健發展;永續經營。
會員第一;顧客至上。
建立制度;嚴守紀律。
客觀公正;獎罰分明。
農會共同標誌象徵的意義
以向上成長的線條表示茂盛的農作物,也象徵農會欣欣向榮,不斷茁壯。
左右兩側對稱的線條有如舉起的雙手,歡呼豐收。
交錯有致的線條也象徵農會多元化的發展與服務,開創二十一世紀農業新領域。
方中帶圓,圓中帶方的外框設計,具有剛柔並濟的東方中庸精神,亦象徵農會之親和力。
更新日期:
2021/3/5 下午 03:27:17
線上人數:
35
今日人數:
46
累積人數:
72329
本網站為財團法人全國農漁業及金融資訊中心版權所有‧最佳瀏覽狀態為 IE6.0 以上‧1024X768以上解析度最佳
地址:嘉義市西區北港路251號
‧
電話:05-2331637
‧
Fax:05-2331640